华盛顿方面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向来强硬,但最近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特别是新任国务卿马可·鲁比奥,这位以对华强硬著称的政客,最近竟公开表示:美国若介入台海冲突将得不偿失。
这位资深政客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一旦中断将引发全球性危机。这番言论看似在提醒国内同僚,实则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深层矛盾。
作为资深鹰派,鲁比奥的政治履历充满反华色彩。在参议院期间,他频繁指责中国贸易和技术问题。今年1月就任国务卿后,他更将中国称为美国最危险的对手,主张在军事经济领域全面对抗。
但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上任仅9天,他就主动致电,在重申不支持台独的同时,也表达了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立场。这种谨慎表态与其鹰派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转变其实早有端倪。鲁比奥在听证会上就承认,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快速发展的中国军力,美国传统军事威慑已不再奏效。2月的记者会上,他刻意回避美国是否出兵的问题,反映出财政困境下的战略收缩。
展开剩余50%军事考量只是问题的一面。鲁比奥多次强调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指出从电子产品到军工材料,美国各领域都依赖中国供应链。虽然提出美洲优先计划,但他也承认产业转移需要巨额资金和时间。
这种深度依存使脱钩成为空谈。鲁比奥6月坦言,强行脱钩将首先冲击美国消费者。这种矛盾心理在7月访越时表露无遗:他指责中国不公平竞争,又强调必须维持经济联系。
媒体估算,台海冲突可能导致全球10万亿美元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10%。对美国而言,将面临经济衰退、供应链断裂和美元危机等多重打击。
因此,鲁比奥采取了战略模糊的新策略。2月的声明同时警告两岸不要改变现状,1月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却避免军事承诺。对台军售也控制在防御性武器范围内,7月对赖清德过境问题更是含糊其辞。
这种转变标志着美国对华策略的重大调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3月G7会议上,美国只谈经济不提军事,显示出策略转变。
鲁比奥的矛盾立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美国的困境:既想遏制中国发展,又离不开中国经济;既想展示军力,又惧怕冲突后果。这种两难处境可能长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他关于依赖中国的言论不是示弱,而是现实认知。未来台海稳定将更多取决于大国间的理性博弈,而非单边威慑。对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个需要重新学习的过程。
发布于:天津市最新股票配资平台配资,手机配资软件,证券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