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里,每一次时代演进都见证万物新生,每一次历史转折都开启新的华章。
翻开中铁十五局的“十四五”画卷,可以清晰明见,这是极具挑战的5年,是向新向前、勇争一流的5年,也是迈入中国铁建第一方阵、实现快速发展的5年。
“十四五”期间,中铁十五局以打造中国铁建先进企业为历史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接续奋斗,发展动力活力全面增强,累计完成经营承揽超过7300亿元,同比增长163%,连续5年突破千亿规模,首次站上2000亿台阶;完成产值2760亿元,同比增长110%,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从中国铁建龙虎榜“榜上无名”到主要指标“全部上榜”的质的跨越,一个“政通人和、美好富强”的全新企业正自信从容,耸立于华灯璀璨的黄浦江畔。
优化发展布局,产业结构更优
在广东惠州,占地15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5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作业,产品涵盖了管片、管廊、节段梁、轨道板、叠合板5大类700多种型号,市场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铁建在建单体投资最大、种类最多的水利水电综合枢纽工程——常山江航电枢纽工程
在浙江衢州,中国铁建在建单体投资最大、种类最多的水利水电综合枢纽工程——常山江航电项目进入加快建设阶段,这座集航运与发电功能为一体的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近6000万度,能够满足7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5年来,中铁十五局紧扣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五域”“五涉”“五业”领域竞相突破。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发达区域项目占比超过70%,公招项目占比达到79%,属地上海连续2年破百亿,位居系统前列。
铁建石油、轨道运营、工业制造等产业板块价值贡献度超过30%。积极拓展新业态,成功进入地铁维保、风电光伏、压缩空气储能、智慧停车等新领域新市场,斩获中国铁建首个廊道建设+轻资产运营项目、运作首个“EPC+O”水陆联运项目,成功开辟了老挝、阿尔及利亚、吉尔吉斯、尼加拉瓜等新国别市场。
仲秋时节,硕果盈枝。在上海静安区广延路东侧社区公园绿地下方,由中铁十五局打造的两座垂直延伸19层、总深度50.5米的智慧停车库已经进入正式运营阶段。2022年,世界最大直径、上海首个智慧车库“梦想号”竖井掘进机荣获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要树立‘谋发展必须谋产业、抓经营必须抓产业、管业务必须管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品质’的产业思维。”2025年7月召开的产业发展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以运营产业、制造产业、生产性服务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产业为主要骨架,铁建石油、交通运营、黄山桥配、桥隧工装为重点品牌、其他产业为延伸补充的‘5+4+N’产业发展体系。
黄山桥配从填补系统空白,到技术达到行业最高标准,成为中国铁建第一、全国前五的硬核品牌。铁路渗锌预埋件、衬砌台车和仰拱栈桥系列产品、轨枕和混凝土制品、高性能混凝土拌合料进入中国铁建必采优采目录……细分赛道的一个个新突破,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更强
风定云开始望看,万里青山分两片。
“十四五”期间,中铁十五局制定出台“1234”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推动“两面布局”、坚持“三项原则”、打造“四五架构”,努力建设政通人和、美好富强的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围绕战略抓改革、谋创新、提质效,成为上海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五特六甲”资质企业,荣获中国产学研创新示范企业,新能源公司、四通检测公司荣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智慧交通科技公司成为中国铁建系统唯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的单位。
今年6月,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津召开,由中铁十五局牵头研发的“高能软岩特长隧道新建利旧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中铁十五局在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年来,中铁十五局坚定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搭建了“1站2院3所8室”的科技创新体系,以项目现场为科研“主战场”,建成了中国铁建首个UHPC研发实验室,相继攻克超大直径盾构、海上互通立交、复杂地质隧道等一批“高精尖”技术难题,3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智能环保地下立体车库”荣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
“十四五”是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五年。5年来,中铁十五局全面落实股份公司“三精”“四能”机制要求,出台机构管理办法、编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两级总部、领导班子成员职数编制,全面推行项目经理竞聘,实施360度考核,总部部门压减率27.3%,人员流出率25.7%,“上岗靠竞争、收入比贡献、提拔看业绩”的鲜明导向逐步形成。明确年轻干部“357”成长路径,公开遴选一批子分公司主管、班子副职、项目经理后备人选,年龄梯队、专业结构、人岗匹配度得到调整优化,激发了干部人才队伍“一池活水”。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有效释放了发展活力。中铁十五局时隔24年再次荣获中国铁建“四好领导班子”,历史首次成功申报“全国文明单位”,选树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铁建“十佳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
坚持质效并举,发展动力更足
在四川达州,全长12170米的西渝高铁华蓥山隧道堪称“地质博物馆”。中铁十五局采用“一洞九线”和全工序大机配套施工,作业人员由18人减至3人,创造了Ⅳ级围岩月平均进度120米的大机施工纪录,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40%,先后9次获业主“绿牌”奖励,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始终领跑全线。
“十四五”期间,中铁十五局坚持生产经营联动机制,牢固树立“围着项目转、盯着指标干”的工作理念,以推进项目全面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健全完善全层级穿透式监管体系,出台“1+N+1”制度体系,企业“后台”对项目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铁路信用评价再获A级,公路信用评价获得46个AA级、79个A级,荣获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建造一等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0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54项。世界级难题新乌鞘岭隧道、亚洲最大海上互通杭甬高速、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马古富力大桥、沪苏湖铁路、苍巴高速等一批重难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
“我们要敢于动真碰硬,以‘零容忍’的态度治亏扭亏,只有扎住项目效益流失的口子,企业发展才能有源头活水。”在七月召开的审计委员会上,中铁十五局进一步宣示了“全面向亏损项目开战”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建筑行业新形势新变化,中铁十五局坚持“守底线、冲高线”和“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出台了财经管理“六条红线”、经济管理“17条”、责任成本预算管理办法、变更索赔管理办法,改设物资设备中心,项目经济管理系统与股份公司云链系统成功对接,进一步重塑了经济管理体系。修订了《亏损项目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史上最严”亏损项目治理机制,“不敢亏、不能亏、不想亏”的氛围进一步集聚。
与此同时,全面强化监督体系建设,在中国铁建系统首创改设“财审中心”,出台加强审计监督的若干决定、“五型”总部建设20条守则,通过加大审计力度、完善“大监督”工作体系,强化巡审联动和联检联巡工作,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时光无言,“十四五”造就了振兴时代的中铁十五局。
梦想无垠,“十五五”的十五局,将是“政通人和、美好富强”的十五局,将是星辰大海、向新而行的十五局。
最新股票配资平台配资,手机配资软件,证券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